奔跑,是人类最优美且最为原始肯尼亚选手勇夺马拉松比赛金牌的运动行为,恰巧如生物学科中,对于"足"所拟定下的里程碑式意义,在今天琳琅的运动项目中,跑,亦成为肯尼亚选手勇夺马拉松比赛金牌了多数项目的基础。诚然,在跑步类体育项目中,马拉松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6英里385码的距离是对于运动员身体以及精神的双重考验。无疑,人类渴望于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已知的突破,在马拉松运动百年的历史之间,时刻进行着于时间的不断挑战。
“
1908年,美国选手Johnny Hayes以2:55:18.4的成绩书写下了马拉松历史的第一笔
1925年,美国跑者Albert Michelsen以2:29:01.8的成绩将马拉松纪录拉进了2个半小时
1956年,英国跑者Jim Peters跑进了2个小时20分,以2:18:40.4的成绩重新书写历史
1963年,美国选手Leonard Edelen在7年之后,以2:14:28的成绩突破至2个小时15分钟
1967年,澳大利亚跑者Derek Clayton以2:09:36.4的成绩突破了2小时10分钟的极限
2003年,肯尼亚名将Paul Tergat 跑出了2:04:55的成绩,人类在此刻突破了2小时5分钟大关
2014年,肯尼亚名将Dennis Kimetto以2:02:57夺得柏林马拉松冠军,世界纪录定格在2小时3分之内
......
99年,53分钟,而关于时间与速度的突破还在继续。在2016年12月,Nike公布了Breaking2计划,力求完成2小时内跑完马拉松这一人类创举。此番,我们亦与Nike运动研究实验室生物力学高级研究员罗耕博士进行了一次交谈,无论是Breaking2的缜密科学计划或是风头正劲的Nike Zoom Vaporfly Elite,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
D
罗博士您进入球鞋行业的契机是什么?从一个球鞋爱好者到现在作为高级研究员,参与到球鞋的开发,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Luo
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运动鞋,那时候便十分迷恋Nike,也同样喜欢Air Jordan,当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去投入到运动鞋的事业中。之后我在加拿大上大学,当时学习的专业是生物力学,初衷也是想来做设计鞋子之类的行业,其实今天回头看看,我在这个领域也已经工作了十几年。
在这些日子之中,很幸运我遇到了很多人。还记得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看到了Air Jordan 17的设计师的专访,当时我正好高中毕业,我给他写了封信,问他我应该怎么样学什么,做什么,才能向他一样。后来他真的回我信了,他跟我说肯尼亚选手勇夺马拉松比赛金牌你要学习与跟"功能"相关的东西,他说他学的是建筑,所以当时我就选了人体工学这方面的,做了很多实验,至于目标,一直都是去Nike运动研究实验室。
D
本次Breaking2所学习的创新技术,将何时带给普通的跑者?
Luo
我觉得这其实是我们整个过程中特别有收获的一个地方,我们在为Breaking2设计这双鞋时打破了很多限制,我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马拉松鞋应该是怎么样的。在此之后,我们把学到的东西给大家,与此同时在把它带给大家的过程中,我们会做进一步的考量,譬如如何量产等。
D
除了全马两小时以外,现在据您所知,现在人体的极限还有哪些?以及为了突破这些极限,科学家们正在付出怎样的努力?
Luo
这个问题问得很宽泛,极限还是很多的,我们的Breaking2正是集中在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上。换言之,我们的着重点不仅仅是这三个运动员,我们想要了解每个人自身的限制是什么,甚至是同样的10公里跑,对于不同人的限制程度是什么,我们都希望通过这样的产品能够得到答案。另外就我而言,像怎么样通过运动鞋来增加弹跳的能力,是我将来有机会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创新的方向之一。
D
在整个Breaking2项目中,作为生物力学家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通过测量统计来增加运动员跑步的效能的?
Luo
就像你知道的,我的学科背景是生物力学,因此除了测量呼吸里面的氧气含氧量之外,我们还要着重研究每个局部关节和肌肉的做功和储能的变化。我们会在运动员脚上放置标记,这样可以得到运动员身上的"亮点",与此同时,我们的实验室里有二三十台高速相机,这些相机跟我们用来专门捕捉那些亮点的位置,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够快速得到运动员的完整的运动状态。专业运动员与我们跑步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如果跑到他们这个速度的话,每次接触地面只有150毫秒,如果用肉眼来看的话,150毫秒一下子就消失了。
通过这些摄像机,我们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就像我们会逐步增加鞋子的碳板,提升脚踝与地面的角度。换言之,我们的肌肉在不同跑步长度和速度的情况下,发力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你能够通过改造一双鞋子,便可以从侧面改变运动员跑步时发力的角度和速度,从而改变运动表现。就像我们此前在做的,这些测试与统计都需要十分精密的仪器,除了高速摄像机外,测力板特很重要。通过测力板我们可以采集上千个有效的参考数据,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的力量的反馈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因此我们可以研究它的朝向,从而得到每一块局部肌肉的活动。与此同时在深入一些的说,在人们运动时每一次的肌肉发力都是通过电波传播信号,与此同时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我们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捕捉这些电波,并且记录分析它们的规律。
D
Breaking2最终的成败是否会影响它的意义?
Luo
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尝试就是最大的失败,不管这个结果最后是什么,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制造各种各样的产品,来了解运动员和运动员训练,这个过程学到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成功。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失败,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实现了Breaking2的目标,我们会一直将此类的事情进行下去。
D
Breaking2鞋子的设计是否满足了最终测试场地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Luo
我们最后选择的跑道是在蒙扎,这个跑道其实是一级方程式的赛车道。我当时也在现场,地面的情况还算理想,当然,这个鞋底的设计是根据这种情况来优化的。但是,它们在大部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下都不会有问题。并且在我们的制作过程中,也反复多次的用机械来测试了它的摩擦系数,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许多难度——在沾水的情况下,不沾水的情况下,如果场地上有一些露珠,会产生什么情况?这些都是考虑在内,且有具体测量过的。
D
Nike Vaporfly Elite的外底很吸引人,它是什么材质的?
Luo
就像大家知道的,鞋子重量占比以及密度最大的部位就是外底,比如我们熟悉的橡胶材质。而这双鞋采用了吹泡橡胶,这种材质本身的密度很低,因此能够在保持大面积使用的同时,将重量大幅度削减。
D
Nike Vaporfly Elite这样的鞋底形状是否满足了每个运动员的跑姿习惯?
Luo
我相信,这双鞋的整体结构和诸多细节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跑者需求。在我们的实验之中,分别选取了不同跑步习惯的跑者,他们都有着很好的运动表现上的提高。就像我们在后跟上加上了防滑塑胶,以确保后足落地的人在落地的一瞬间会有足够的摩擦力。通过逐步的改进,我们已经将它变成了"全能"跑鞋,即便在部分前足落地的运动员长距离奔跑的时候,发生了落地偏离的状态,但是这双鞋依旧可以保证他的稳定性。
D
跑步运动也有路跑,越野跑之分,在近两年来,越野跑厚底鞋也逐渐成为流行趋势。与此同时,厚底鞋虽然缓震反馈是特别好,但是同时也会牺牲脚感,不知道运动员穿上这双鞋后的感觉如何?
Luo
脚感是很主观的一种感觉。在生活之中我们不难发现,鞋底轻薄一点可以感觉到路面上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脚感,却不是我们想要的。拿这双鞋来讲,所有的运动员穿上后一致的反应就是——难以置信。一个原因是海绵的脚感非常不一样,第二个原因是在加入了碳板和弧度设计之后,穿着者穿上鞋后会有如同被往前推的感觉。
D
普通跑者该如何适应这样厚鞋底的跑鞋?
Luo
有两点要提一下:第一,我知道我们的鞋底很厚,但是我们依旧保证了它前后掌9mm的高度差。第二,关于这双鞋到底需不需要适应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运动员的反馈。我们的运动员在比赛前两天才拿到鞋子,几乎是拿到鞋就上场比赛了,没有试用期。
D
这次碳板的使用对于Nike来说是不是一大创新?作用是什么?
Luo
跑鞋中搭载碳板的设计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在我看来碳板可以把马拉松鞋的韧性加强,然而比起碳板本身,更重要的是碳板的形状,通过形状的细节设计,可以大幅减少能量损耗。就像大家熟悉的Air Jordan 11上的碳板,它的制作过程就是铺上一层再一层的碳纤维。至于它的纹理是根据你在上面添加制作的纹理。此次我们用所用的这个碳板的纹理是直线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希望在这个方向强度是最大的。与此同时,碳板的强度和弯曲度也是有着独特设计的。当你在起初落地的时候,碳板可以形成一个从硬到软的过渡。
D
我们刚才提到了碳板,它真的适合所有跑者嘛?比如高足弓或者低足弓的人会不会感到不舒服?
Luo
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收到这样的反馈。我们将碳板放置在了鞋子的中底和外底子之间,所以穿着者并不会直接接触到碳板。
D
那么"厚鞋底"会不会成为以后Nike跑鞋的趋势?
Luo
哈哈,在我个人来看,"厚底鞋"的设计可能是这次给大家带来最大的惊喜,因为马拉松鞋从来都是比较轻薄的。从功能性上来说,这次的厚底设计特别重要,给这双鞋带来了非常大的优势,就我个人而言,会继续保持这种很强的能量回馈,保持这样厚底鞋带来的功能性。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